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环境
时间:2022-01-20阅读:248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近五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稳步增长,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受益。2014年开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首负责任将进一步得到落实,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将得到显着提高,从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今后几年,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我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较为接近,而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大约是药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正遵循着发达国家逐步“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工信部统计规模上企业,2012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值为1398.6亿元;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推算,产值超过3000亿元。据保守估计,到2015年医疗器械产值将达到4500-5000亿元。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生产企业15348家(一类4370家,二类8414家,三类2564家)。其中,国家重点监管企业829家,省重点监管企业1175家。总体来讲,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区域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深圳医疗器械对外出口发展很快,区域生产总产值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深圳的工业优势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而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正是综合了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从而产生集约化优势,再加上深圳的优惠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和心血管器材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崛起,这些企业成立不过几年的时间,但产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亿元。他们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更倾向于数字化医疗设备这一领域,虽然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力量目前还不十分突出和强大,但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上海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上海都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头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是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这一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像苏州的眼科设备、无锡的医用超声、南京的微波、射频肿瘤热疗、宁波的MRI以及上海的综合实力,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突出的。

  此外,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也是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的地区。

  2.贸易呈顺差,但进口增速明显强于出口

  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带来的一种增长模式的变化。虽然增长幅度低于以往的两位数,但这种增长是向着更均衡、更高质和更持久的趋势发展,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表现在我国医疗器械2013年贸易状况是进口明显强于出口,这与当下世界各种经济体分化走势分不开,如发达经济体适度就业但经济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受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困境制约,导致全球经济体对医疗器械总体需求下降,多少对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影响。